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提高對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性的認識,大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在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如果說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那么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可以說是“千年第一理論”并且是科學理論。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在人類思想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20世紀以來中國近代史,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指導思想的必要性、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立了新中國、建設了新中國,又發展了新中國,我們不僅解決了“挨打”問題、“挨餓”問題,而且我們還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跡。我國經濟總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我國制造業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習近平強調:“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不同的觀點產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結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狀況與其研究者堅持什么樣的世界觀、方法論緊密相關。人們必須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更好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種現象,揭示蘊含在其中的規律。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為我們研究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御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不同的立場產生的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立說、為人民立論。習近平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研究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什么,主張什么,都會打下社會烙印。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的實踐,而且還要用其指導我們的理論創新。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中,構建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圖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在兼收并蓄中博采眾長,善于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是中華文明的鮮明品格,也是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動力。習近平指出:“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世界發展到今天,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不汲取古今中外的已有資源,不能產生新成果。習近平指出:“要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要善于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為我們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與中國社會發展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理論,并指導我國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的事業就會不斷前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只有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才能不斷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更好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在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源頭活水。
要善于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立世之本,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要善于融通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發展到什么水平,都需要學習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以世界的眼光、開放的胸懷、虛心的態度學習和汲取全世界一切有用之成果,做到以我為主、洋為中用。習近平指出:“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倡導交流互鑒,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并蓄,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美好畫卷。”
圖為:2014年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三、與時俱進面向未來
“創意造言,皆不相師。” 一種理論的建成,主要取決于理論工作者對理論的凝練、概括、總結和創新。理論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關鍵所在。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發展、不斷創造新事物、產生新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突出稟賦;革故鼎新、守成創新,是中華思想理論發展的內在動力。習近平說:“中國古代大量鴻篇巨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要自覺遵奉與踐行日新又日新的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創造新思想新理論,解釋世界,指導實踐。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事世而制。”今日中國正處在變革創新的歷史進程中,正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大顯身手的時代。習近平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習近平強調:“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面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各類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多的新形勢,如何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面對全面從嚴治黨進入重要階段、黨面臨的風險和考驗集中顯現的新形勢,如何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習近平還強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加強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加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分析研究,加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研究闡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
圖為:十八屆五中全會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作重要講話。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是涉及面廣、交叉學科多,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學科必須注意學科系統性、專業性和學科性。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首先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習近平指出:“下一步,要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一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二是要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如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人口學、宗教學、心理學等,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三是要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四是要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這些學科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突破點。五是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
其次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要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體系、學術交流體系、學術評價體系和學術管理體系,打造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習氛圍、研究氛圍和實踐氛圍。
第三,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體系。我們已經解決了“挨打”和“挨餓”問題,但是我們還沒有解決“挨罵”的問題。習近平指出:“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習近平強調:“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這項工作要從學科建設做起,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要鼓勵哲學社會科學機構參與和設立國際性學術組織,支持和鼓勵建立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支持國外學會、基金會研究中國問題,加強國內外智庫交流,推動海外中國學研究。要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推出并牽頭組織研究項目,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要加強優秀外文學術網站和學術期刊建設,扶持面向國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
第四,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管理體系,為整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習近平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極其繁重的任務,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搭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臺,全面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創新。”
習近平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激揚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活力,使之成為引領社會變革的時代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