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2015年新年,習近平在洱??疾?。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5日電(見習記者 魏林甫) 今天是第45個世界環境日。上個月,環境保護部發布了今年環境日的主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引導下,“綠色”成為中國一切發展的底色要求。中國環境保護觀念出現升華,環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走向了“深水區”,環保事業發展開創了新局面。
綠色發展理念引導中國環保“四觀”升華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綠色發展理念進行了系列闡述,升華了中國環保“思想觀”、“實踐觀”、“系統觀”、“全球觀”。
中國是發展中大國。發展為了誰?怎樣去發展?用什么樣的自然觀去處理人與自然、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這是重大的指導思想問題。“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些理念既樸實又深刻,為中國環境“思想觀”注入了新活力。
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我們經濟建設取得的成效舉世矚目。然而,在唯“GDP”論英雄、唯發展速度論成敗的時代,環保實踐被逼進“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有力度,有溫度,有態度,習近平為中國環保治理“實踐觀”的祛邪扶正給出了擔當。
生態環境具有系統性,環境保護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建設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更不能“九龍治水”、“既是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洞察入微,運籌帷幄,習近平為中國環境保護“系統觀”再添注腳。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國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重大貢獻,生態文明建設也得到國際社會普遍關注。“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我們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還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邊合作機制,互助合作開展造林綠化,共同改善環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生態挑戰,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應有貢獻”。兼濟天下,貢獻文明,習近平為中國環保“全球觀”添磚加瓦。
“習總書記從綠色發展價值觀、綠色發展政府作用、綠色發展是經濟增長源泉等幾個方面闡述了綠色發展,構成了綠色發展理論體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農工民主黨北京市人資環專委藍虹說。
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環境治理體制改革走向縱深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的講話、論述、批示超過60次。在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的引導下,中國環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走向“深水區”。
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2014年,面對霧霾圍城,中國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2015年,應對水危機,中國出臺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就在上個月,為推動土地修復,中國頒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同樣在2015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新《環保法》實施,而為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做出頂層設計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也獲得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
執法督政機制不斷突破。環評機制逐步理順,環保部門直屬的“紅頂”環評機構陸續脫鉤,不符合條件的項目環評面臨“斬首”;垂直管理改革穩步推進,環保部、中編辦籌劃的“三步走”路線圖出臺,省級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也將在今年開展試點;執法機制得到創新,環境監察機構法律地位逐步加強,環、公、檢、法聯合機制不斷完善;監管機制持續改革,地方環保迎來中央督察,黨政“一把手”面臨“約談”窘境,“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等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也被提上日程。
環境治理體系不斷規范。污染防治區域聯動出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地方版防治方案顯現;農村環境治理投入加大,美麗鄉村建設模式不斷拓展;環保信息公開成常態,政府、企業時時處處面臨輿論考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批復,環境違法將遭遇高成本處罰。
市場手段調節不斷增多。稅制“綠色化”穩步推進,環境稅開征或在眉睫;綠色金融服務不斷深化,綠色產業、節能環保等領域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資源價格改革繼續深入,階梯價格制度成為各地部署重點;社會投資進入環保市場,水污染、固廢、土壤將吸引社會資本跑步進入,眾多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布局。
“綠色金融應該是環境經濟政策中急需推進的重要政策”,藍虹表示。她舉例說,中國人民大學牽頭的“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研究”項目測算顯示,我國2013年實現環境無退化水平的綠色金融資金需求是3.7萬億元,但實際投資額(包括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僅為0.9萬億元,資金缺口高達2.8萬億元,僅靠政府財政很難彌。
她指出,目前須深入推出環境經濟政策,須多部門聯合互動,例如需要國家發改委對于生態環保資源的定價政策、需要一行三會的綠色金融政策、需要工信部對所有企業要求綠色產業鏈全生產周期的綠色化等等。
綠色發展理念引導開創中國環保新局面
日前,環保部聯合多部委發布了《2015中國環境狀況報告》?!秷蟾妗凤@示,2015年,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14.1%;全國主要河流、重點湖泊(水庫)的967個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Ⅰ~Ⅲ類水質斷面占達比64.5%;全國遭受洪澇災害省(區、市)因災死亡人口減少76%,為歷史最低;此外,自然保護區數目、森林覆蓋面積增加,城市噪音、電磁輻射達標率上升。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小康不小康,還要看環境質量。《報告》披露的數據給了人們以信心和希望。面對未來,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仍在路上。
“近年來,我國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環境質量有一定改善,主要體現在傳統污染物的治理上取得了很好效果”,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農工民主黨北京市人資環專委藍虹說。她指出,一些新環境問題也逐漸凸顯,環境狀況仍在惡化。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生產力,涉及到系統環境經濟制度政策的設計,如果真正實現了習總書記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就意味著化解了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生態環境保護就內化為經濟增長動力。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習近平的話擲地有聲。
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3月6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的審議。他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